重庆市教科院主动融入教育强国、教育强市建设新部署 “三个融入”增动能为重庆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科研力量
编者按:《重庆日报》2024年11月18日第十四版-强国建设给予担当-全面推进教育强市看落实板块刊发的笔谈文章《重庆市教科院主动融入教育强国、教育强市建设新部署“三个融入”增动能 为重庆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科研力量》。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2024 年全市教育科研工作会召开
2024 年重庆市基础教育教研工作会召开
教育科研是教育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先导性条件。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迫切需要教育科研更好地探索规律、破解难题、引领创新。
面对新机遇和挑战,如何找准教育科研新航向?市教科院主动融入教育强国建设的新部署,融入教育基点定位的新要求,融入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任务,融入教育数智化时代的新变革,系统设计和重塑教研体制机制,深入研究、有效破解各类教育难题,全力打造高端教育智库,提高教育科学研究事业发展水平,为建设教育强市、推进教育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主动融入教育强国建设新部署
先锋行动 为全国培养大先生 贡献重庆智慧
教师是立教之本 、兴教之源,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重要力量。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新时代迫切需要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提供有力支撑。”市教科院院长蔡其勇表示,要着力培养具有深厚的情怀、高尚的师德、渊博的学识、创新的品质的教师队伍。
教育家型教师和校长是重庆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最高梯队。2010年以来,在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领导下,我市从中小学校遴选了3批共81名教育家型教师和校长作为培养对象,开展了有组织有计划专业化的培养,产生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渝派名师名家。
作为牵头单位,市教科院强化“先锋行动”价值引领,将“躬耕教坛·强国有我”先锋行动贯穿培养全过程,将“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向阳而立 ”作为先锋行动的价值内核,着力培育重庆名师名家特质与风貌。坚持“六个结合”培养策略,坚持系统设计与分步实施、集中研修与个性培养、专家引领与自主发展、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 、持续发展与跟踪指导、成果推介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综合施策、立体推进,促进培养对象专业成长。构建“五位一体 ”成长机制,通过市教委搭建平台、专家学者引领指导、个人主动学习发展、区校协同合力培养、专业团队共同提升“五位一体”、同向发力,促进培养对象加快成长。
在强化名师名校长引领的同时,市教科院将重点放 在全员教师成长上,助力教师专业成长,为重庆教育优质 均衡高质量发展夯实了人才基础,厚植了发展优势,积蓄 了充沛动能。
积极探索培训新模式,完善培训标准,培育培训文 化,培育培训品牌。实施不同类型教师或校长培养培训 的有效路径,“一对一”精准培训项目、“双新落地”一线学校教师工作坊等。推进“国培计划(2023)”“一对一 ”精准帮扶城口县咸宜小学项目,促进薄弱学校教师队伍素质提升。探索出的乡村教师整校培养模式获得“国培”项目办专家组高度肯定。加强教师成长类课题研究,积极探索教师发展规律,组织技能大赛获奖教师在全市巡讲,全市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的2100名教师参加培训,辐射影响更多人。
如今,我市已经形成培育“人人有机会,人人可成才” 的教研土壤,营造了“人人敢创新,人人要发展”的成长氛围,一批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独特办学风格的未来教育家领路护航,一大批自觉践行教育家精神的巴渝良师持续涌现,共同谱写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庆新篇章。
全面融入教育高质量发展新任务
协同创新 以高质量教育科研激活发展动能
以2023年为例 ,全市国家级课题获立项 11 项, 创历史新高,在西部12个省份中位居第一。批准立项全市教育科研规划课题909项课题,组织156项重大重点课题现场集中开题论证,近万人观摩学习……这是市教科院强化高水平项目牵引,着力培育打造高水平、标志性科研成果的丰硕果实。
推进教育科研高质量发展,助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可谓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近年来,市教科院出台全市教育科研1+4+n制度,树立全市教科研系统一盘棋思想,构建上下联动、横纵贯通、内外合作的协同创新体系,建立重大重点项目培育孵化机制,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在充分发挥教育部(重庆)职业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教育部课程基础发展中心中学体育与健康教研基地等平台作用基础上,新设立重庆市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指导中心、重庆市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研究中心等市级研究平台,设在市教科院的国家及市级研究平台已达17 个。
只有培育积极的教育科研成果转化环境,推动教育科研成果走出书房,才能充分利用成果价值,让有组织的教科研与高质量教育同向而行。市教科院为此走好两步棋。
一方面,不断强化教科研组织、健全高质量教育科研体系,推进研究范式、方法创新,推动跨学科交叉融合、跨区域协同创新,强化高水平项目牵引,着力培育打造高水平、标志性科研成果。
另一方面,推动科研成果培育和应用,着力抓好重庆市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项目培育,加强学术成果出版、转化及应用推广,加大对重庆市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培育项目的支持力度,搭建成果推广转化平台,推动成果转化常态化进行。
深厚的教科研土壤孵化出累累硕果:23 项成果,获第七届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其中一等奖11项,获奖总数和一等奖数量均是全市第一。推进《2023年重庆教育发展报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探索与实践》《新时代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探索与实践》《重庆市高等学校“大思政课”教育教学实 践探索》《家庭赋能指导丛书》成果编辑出版。
2024年,市教科院对外交流合作的脚步持续加大 。放眼全国,高规格举办重庆教育发展论坛,广泛开展学术研讨会、经验交流会、成果推广会等教育科研活动,提高重庆教育科研在全国的影响力。远眺世界,与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技能发展南非工作组和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技能发展中方工作组签署三方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了“中国重庆—南非(城际)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参加2024年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研讨会,并作《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 建设走深走实》交流发言,拓展了合作交流新渠道。
以推动教育科研高质量发展、助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为己任,市教科院高要求推进科研工作,高 水准赋能成果转化,彰显出新时代的责任和担当。
加速融入教育数智化时代的新变革
赋能增效 打造全国数字教育重庆范例
新时代,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
重庆,以数字赋能教育,以创新引领未来,深入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在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资源供给 、融合创新等方面按下“快进键 ”……完成“惠学生”“数智强师 ”特色应用谋划,加快推动教育管理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重庆教育入学“ 一件事 ”入选国务院办公厅“高效办成一件事 ”2024年度重点事项。
于市教科院而言,在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贯彻数字重庆建设部署中,应当具备教研科研数字化转型的战略规划。
市教科院统筹运用数字化思维、理念和技术,以资源和数据为新生产要素,在助学、助教、助研上发力,探索构建数字时代未来教育的新机制、新模式和新形态。
坚持走“智慧型、创新型、服务型 ”教科院发展之 路,建成“云教研平台”“重庆云课堂”“优质资源库”三位一体的教研科研信息化支持体系。其中,“重庆云 课堂”上线资源总量达到10029个,总数超过15万,平均月访问量达到140万。完善“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管理平台 ”,建设课题申报系统等系统集群,优化“教育智库成果管理系统 ”。系统化数据支持平台基本建成,《重庆市控辍保学动态管理系统》对义务教育阶段存在辍学失学风险的学生实施有效干预,为我市实现持续动态清零提供了重要保证。
数字化是市教科院应对时代变革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市教科院坚持把教育智库建设作为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智力支撑,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在着力打造新型教育智库方面做了初步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
2023年初,《2022全球教育智库影响力评价PAP研究报告》发布,国内44家政府、高校、民间智库上榜。其中,我市教育系统3家智库入选中国教育智库影响力评价榜单,重庆市教科院荣登中国教育智库第三名。
乘势而起,智引未来。市教科院紧紧抓住建设高水平新型教育智库主线,紧紧围绕教研科研高质量发展主题,凝心聚力、锐意改革、攻坚克难、百折不挠,着力推进“十四五 ”规划各项任务落实,教研科研工作 迈上了新的台阶。
“33395 ”高端教育智库建设总体思路清晰可见:锚定决策影响力、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显著提高三大目标,紧扣凸显咨政服务价值、成果标志性、工作辨识度三大要求,把握政策需求、研究质量、成果应用三大导向;推进“加强战略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加强任务闭环落实体系、科研体系、教研发展体系构建重塑,加强成果向政策、范式、 舆论转化 ”九大措施;落实加强组织领导、优化人才队伍、强化平台建设、坚持数字赋能等五大保障,推动教育科学研究事业高质量发展。
立足重庆实际,服务教育大局,市教科院正与时俱进、加速转型。市教科院党委书记范卿泽表示:“将围绕教育强市建设决策部署,按照更高标准、更高水平、更大作用的要求打造高端教育智库,以服务教育决策为宗旨,以政策研究为主线,以深化机制改革为动力,提高教育科学研究事业发展水平,为建设教育强市、推进教育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撑。”
实干出实效 科研结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