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2025年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科论文评选活动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教研机构:
为推进我市新卓越课堂建设,深入贯彻《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的精神,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的要求,推动工程教育在高中阶段的创新实践,探索人工智能技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中的融合路径,提升高中通用技术教研员和教师的教育研究与实践能力,特举办2025年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科论文比赛。
一、参评对象
全市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科教研员及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师。
二、论文主题
本次比赛以 “工程教育、人工智能、传统文化” 为关键词,参赛论文需紧密围绕通用技术学科教学实际,结合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围绕工程教育,聚焦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场景或传统文化的融入方式,参考研究方向如下(包括但不限于):
(一)理论研究类
1.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中工程教育与人工智能或传统文化融合的价值内涵与理论基础研究。
2.基于核心素养的工程教育、人工智能或传统文化融合教学目标体系构建。
3.通用技术学科中工程教育融合人工智能或传统文化的课程开发原则与路径探索。
(二)实践应用类
1.人工智能技术(如虚拟仿真、编程工具、智能设计软件等)在通用技术工程实践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案例与效果分析。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传统工艺、造物思想、工程智慧等)融入通用技术工程项目教学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反思。
3.面向高中生的 “工程 + AI + 传统文化” 主题实践项目开发与实施。
4.通用技术课堂中利用人工智能工具助力传统文化传承或工程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
(三)评价与发展类
1.高中通用技术工程教育融合人工智能或传统文化的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
2.教研员在推动区域内工程教育、人工智能或传统文化融合教学中的角色定位与行动策略。
3.高中通用技术教师在工程教育与新技术、传统文化融合领域的专业发展需求与培训路径研究。
三、论文要求
(一)内容要求
1.思想性:论文需符合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体现正确的教育理念,主题鲜明,观点明确,具有一定的理论高度与实践指导意义。
2.科学性:论文内容需真实可信,论据充分,数据准确,逻辑严密,论证过程科学规范,符合学术研究的基本要求。
3.实践性:鼓励结合教学一线的真实案例、教学实验或课题研究成果撰写,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能够为其他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借鉴。
4.创新性:在理论观点、研究方法、实践模式等方面有独到见解或创新突破,体现对工程教育、人工智能与传统文化融合的深入思考。
(二)格式要求
1.论文全文应包括:标题、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3-5个,用分号间隔,参考文献格式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15)为准。
2.论文字数一般应控制在4000-8000字。引用他人成果需注明出处,严禁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
3.论文题目为二号方正小标宋简体。一级标题三号黑体加粗,用“一、二、三”。二级标题三号楷体加粗,用“(一)(二)(三)”。三级标题三号仿宋加粗,用“1.2.3.”。正文为3号仿宋,1.5倍行距,页边距上下左右均设置为2.5厘米。
(三)原创性要求
参赛论文须为原创,作者对论文版权负责。每篇论文需提交学术查重检测报告单,由个人自行查重(网站:https://cx.cnki.net/#/login),查重率不超过20%,提交论文同时附检测报告。
四、评审流程重庆市
(一)初评
各区县教研员择优论文推荐到市级评议,每个区县推荐论文不超过5篇。
(二)复评及终评
由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专家进行复评及终评,获奖者由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颁发获奖证书。按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论文评审要求进行评奖, 一等奖比例在15%以内,二等奖在30%以内,三等奖35%以内。
五、报送方式
1.每位参评人限报1篇论文,每篇论文最多两位作者,论文以“区县+论文名称”命名doc格式。
2.区县提交推荐“XX区县论文”压缩包(5篇以内)及评选汇总表(见附件)电子稿及带章扫描件,于2025年10月31日17:00 前,发至cqtyjs@vip.qq.com逾期不予受理。
联系人:费老师 联系电话:63861353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办公室
2025年9月17日